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相比美国,中国人均资源匮乏、老龄化进展迅速、历史包袱重、经济起点低、工业基础差。中国虽然在个别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经济、科技、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与美国仍明显存在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未来中国要对美国实现追赶,必须更高质量、更快速地发展。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并未吸取经验教训,许多美国的种种弊端同样存在于中国。起点本就比别人差,别人的坏毛病还一样不落都沾染上了,还要如何追赶?
 
更为可怕的是,在当前舆论环境下,纠错的、批评的声音被极大遏制,夜郎自大的战狼们四处出击,讲美国的优点就是“美分党”“带路党”,讲中国的缺点就是“恨国党”“敌对势力污蔑”“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整个社会自省自净、查错纠弊的能力丧失殆尽。
 
我曾在公众号里说过,我不喜欢谈美国,美国的好坏与我干系不大,但现实是,我们这儿压根不怎么允许谈中国。只好借美国谈中国。这系列文,美国中国放在一起比较,拒绝被扣帽子。
 
我在《种族问题与底层保障》提到过,美国当前的种族矛盾只是阶层矛盾的一个具象。而对于美国阶层固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其教育体制要负很大责任。并且正因为毛病出在教育上,要真正缓和美国的阶层矛盾,进而缓和种族矛盾,非数十年水磨功夫不可。
 
美国教育,从小学到本科,是世界公认的糟糕,我们中国不仅没有引以为戒,偏偏还出现了教育美国化的趋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出现偏差,不仅会对国家的发展重大阻碍,而且容易积重难返,持久地造成负面影响。
 
公办教育资源分配乱象
 
美国的教育完全属于地方政府职责,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当地税收,确切地说,学校间的经费差异主要源于当地的房产税(property tax)。富人区房产税多,学校经费足,穷人区房产税少,学校经费紧张。所以美国也有学区房的概念,简单来说,贵的房子、房产税交得多的房子就是学区房。
 
美国基础教育本来就差,经费不足的学校更放羊得厉害,黑人社区普遍贫困,黑人孩子自然受不到什么高质量教育,难以成才、找不到体面工作、收入不稳定、犯罪率上升、受到歧视,问题接踵而至,孩子只能在同样的贫民社区成长,恶性循环。犯罪率高、受教育程度低、贫困成为种族特征,则种族间的“平等与尊重”终只能停留在口号层面,搞一千次BLM(Black lives Matter,黑命也是命)运动也是白搭。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具有显著外部效应,基础教育搞上去,受益者不仅是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好的基础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平等的基础教育机会则有望打开阶层向上的通道,给社会提供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美国的公办教育体系搞“谁出钱多谁得到的教育质量高”这套,表面公平,实则没有发挥出国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素质潜力,缺乏远见和大局观。
 
美国的公办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原因在于家长在当地缴纳房产税不同。而中国的税收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这些税收与户籍毫无关系,更与孩子所上学校无甚关联。举例来说,子女根据上海的学区房上学,家长可能在北京的企业上班,给北京纳税交社保。换言之,我们的公办教育经费实际是统筹的,家长在天南海北纳税,孩子就近入学,钱交到一个池子里大家用。按税、户分离的实际情况,理论上,教育统筹应该在全国层面实现,但目前做不到,最多只统筹到地市(直辖市的区)一级,多数时候只能到县一级。
 
不同统筹地区间的教育质量差异暂且不论,以所谓国情,短期很难指望老少边穷地区和北京有同样的教育质量,但至少在同一统筹层面内,公办小学、初中不应该有明显差异。比如浦东新区的公办小学,不应该有这所好那所差的现象。
 
进一步地,当前小学招生完全按照户籍就近原则,不允许选拔,小升初也主要按照对口原则,那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水平出现显著差异是完全说不过去的。然而现实是,各地仍然存在重点小学、第一梯队小学、第二梯队小学,这些把同一区域内公办小学划分为三六九等的概念。虽然这些校际差异有家长臆想和房地产中介等利益团体添油加醋的成分,但是差异确实客观存在。这些差异有时甚至导致地段、户型差不多的房子,仅因为对口小学不同而存在数百万的差价。
 
6月24日,上海有几个孩子未能如愿进入浦东新区第六师范附属小学羽山路校区,家长跑到学校去聚集“讨要说法”,四处诉苦称自己为了让孩子进这所好一点的小学,多花了好几百万购置周边学区房,还称孩子若进不去六师附小羽山小区,只能被统筹至周边房价便宜许多的“菜场小学”,相当于家长为学区溢价支付的数百万元打了水漂。
 
很多上海居民看到这则消息很生气,上海教育体系发展到今天,怎么还会有“菜场小学”这种说法(让人联想到“野鸡大学”这个词)。一方面,家长买了更贵的房子,并不代表缴纳了更多税收、为社会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凭什么孩子能因此上更好的小学?另一方面,穷人家的孩子不是孩子吗,若买不起昂贵的学区房,就活该被打发到“菜场小学”去吗?
 
据我了解,上海的公立小学差异没有家长想得那样大,公办小学的教育质量总体上有保障,“菜场小学”的提法并不恰当。但仍存在个别公办学校显著优异,这并不正常。不是说不能有好学校,而是说,别的学校为什么落后了。生源是就近划片、经费是统筹,有些学校为什么不如别人,这点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反思和补足。
 
我们家长很少思考、争辩学校间存在差异的合理性,甚至乐于见到这种差异,好进行内卷化的斗争,争相以高价购置好学校的学区房,显得自己有本事,还能给自己的孩子争取到赢在起跑线上的机会。但政府、教育部门不能同样短视,公办学校“公”字打头,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是起码的要求。
 
这些年管理较为严格,公办小学在教学上不能玩花样,不能超前、不能超纲,有很多学校在“特色”上动脑筋,设置特色课程、搞特色班,这其实也不合适。这些特色的经费哪里来?凭什么有些学校有奥数师资、有游泳池,有些学校没有?这些特色其实更适合民办学校搞。而且我们有少年宫、少科站、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科竞赛、艺术、体育等特色完全可以在校外,以一种更普惠的方式展开。为了挖掘在学科竞赛、艺术、体育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这些固然可以以公费或者半公费半私费的形式予以支持。只是如果用到公帑,必须面向所有适龄孩子,资源不足时必须有公平公开的选拔录取方式。
 
校内学科教育严重退化
 
美国的基础学科教育糟糕得一言难尽,高中毕业12年书读下来,四则混合运算还没有闹明白的大有人在,加减法都必须用计算器,超市里的收银员离了收银机就不知道怎么找零。美国教育学界对此振振有词,“普通人不需要懂太多数学”。然而很多美国人的问题不光在数学,语外物化生史地哲,哪一门也没整明白。
 
往难听点说,美国普通学校的学科教育就是愚民教育,哄孩子玩。美国人自己也看不过去,拍了部讽刺微电影《二加二等于二十二》。
 
 
这些年中国搞素质教育、搞减负,初衷是好的,执行来执行去变了味道,校内学科教育的内容被不断压缩,学生的基础知识开始欠账。减负源于早年对中国教育的反思,那时候大家讲学校教了很多东西,又多又深又难,毕业了以后却基本都用不上。彼时,这种反思对误入歧途考试走向“偏、难、怪”的应试教育有一定纠正作用,但现在又矫枉过正。考试可以不考,教怎么可以不教?
 
必须认识到,学校教育不是让孩子掌握日常工作生活中“够用的知识”,而是要去探索孩子认知的边界,去尽可能充实孩子的知识,赋予他们尽可能高的智慧。对于硬知识,学校当然教的越多越好。只不过我们不应该苛求每个孩子都有上清华北大的学科水平。
 
学生能不能掌握教学的内容是一回事,学校教不教是另一回事,学校应该提供的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学科教育。如果因为怕学生难以掌握,就干脆教都不教了,岂不是因噎废食。
 
学校的减负运动已经搞了许多年,越来越多的教学内容被删除,但偶尔还在选拔考试中出现,逼得家长在课外报培训班,孩子的负担没减下来,家长的负担反倒因此增加。近些年家长不断怨声载道,教育部门又开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课外培训班动手,不让他们教超纲内容。依我看,与其多管闲事插手课外班的授课内容,不如好好管管培训机构质量,好多课外班其实是诈骗,什么量子波动速读、成功学演讲班,骗家长的钱,教孩子一堆错误的东西。至于授课内容超纲不超纲,只要是正确的知识内容,没有围追堵截的意义。何况,家长非让一年级孩子学微积分的话,别人也拦不住。
 
学科教育不好好实施,空出来的时间保不齐就会被用到奇怪地方。比如美国好多地方数学不好好教,在自然科学课上教起“人类起源神创论”来格外起劲。前一阵子,中国也有数起老师带着孩子应援明星的报道。孩子上学是去接受教育,不是去接受洗脑。
 
升学招生猫腻
 
大家知道美国大学招生,虽然有号称“美国高考”的SAT、ACT,但考试成绩占比很小,招录标准里经常拿一些社会活动、学术成就、文体特长等软指标出来混水摸鱼,背后其实是满满猫腻。
 
比如常春藤校有个潜规则,如果父母是校友,再给学校捐一笔基金,孩子无论怎么稀烂都大概率能被录取。当年潘石屹张欣夫妇给哈佛、耶鲁捐巨款,就是给孩子买门票去了,好多人质疑说怎么不给清华北大捐款,给清华北大捐款买不来录取通知书啊!
 
去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动用200名探员,花了一年时间,揭开了一个特大高校招生舞弊案。一个名叫Edgecollege & Career Network的组织,又叫“钥匙”(The Key),表面上是慈善机构,实际业务是向有钱人家的孩子提供有偿造假服务,以帮助这些人入学名校。造假方式包括雇佣枪手代考SAT、伪造体育特长等一系列手段。
 
这起弊案还牵扯出一个中国商人家庭。相关报道显示,A股上市公司步长制药的董事长,新加坡人赵涛支付了共计650万美元,以让其女儿赵雨思以帆船特长生身份进入斯坦福大学。案件曝光后,斯坦福大学以作假为名将赵雨开除。
 
如果精英基因可以遗传,搞这些小动作也就罢了,但事实证明没有。上层阶层拿一堆特长、科研成果和金钱,把自己的傻儿子傻女儿送到名校镀一层学历的金,再把他们推向各领域的重要岗位祸国殃民,这是美国近些年衰落的重要原因。这苗头在中国也已经不小。
 
前段时间,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引发热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勇彬之子陈灵石以一项《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得大奖。另有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李红良的两个女儿以《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获得大奖。
 
毫不客气地讲,这些人弄虚作假给自己的子女搞这些奖项噱头,正是为了有朝一日在他们升学的时候博取不正当的优势,这跟前述美国高校招生弊案本质相似。
 
现在颇有些人抨击高考制度,虽然有少数人确实察觉到了高考选拔的弊端、真心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更多人则是在动高招制度的歪脑筋,希望我国也像美国那样,大学招生漏洞百出,好让他们有机可趁、有利可图。
 
除了拿疑点重重科研成果骗取升学招考优势,一二级运动员认定、各类资格奖项乃至学科竞赛等等与加分政策、招生录取相关的东西,都已经变味,高等教育阶段的招生公平性正面临严重冲击。
 
美国的大学名校,如常春藤校,多是私立,要怎么招生属于学校自由。我国的优秀大学都是公立,绝由不得胡来。
 
小结
 
美国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本科,不说最差,也糟糕到了一定境界,教训多于经验,远远不能与其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相匹配。到了研究生阶段,美国突然一跃成为一流国家,进而在科研领域成为顶尖强国,极大依赖于美国对全球顶尖人才的吸血,而不是靠自己本土培养人才的能力。
 
而目前,我们在基础教育方面,着重在三个方面出现了向美国靠拢的令人担忧的趋势:
 
1、教育资源按钱分配,阶级固化。
 
2、课内学科教育弱化、窄化,学校教育愚民化。
 
3、升学招生的选拔花样增加,带来各种漏洞风险。
 
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我国难以获得向全世界直接吸收顶尖人才的能力,如果再自废武功,搞教育美国化,任由我们的本土人才培养能力向美国那样滑落,那将是举国之悲哀。 
 
 
 
话题:



0

推荐

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

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

42篇文章 263天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