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民航总医院的杨文医生平安夜被患者家属残忍杀害,令人痛心。事件在网络持续发酵。这几天蹭热点的文章已经铺天盖地,本以为不需要再撰文写什么东西,但几天文章看下来,觉得还是差点意思,只好啰嗦几句。

 

一、事件梳理

 

 

首先以财新的相关报道为基础,以网络上有图片证据的说法为辅,结合身边医生朋友的看法,对本次事件及其后续做一个大概梳理,仅代表个人意见。

 

95岁高龄的孙魏氏是长期卧床的晚期肿瘤患者,12月4日因呕吐不止意识不清被子女送往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在以下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孙魏氏既没有转入住院门诊,也没有回家,而是在急诊科滞留了半个多月:

 

1、临近年底,医院病床紧张。

2、对于家属要闹事的病人,病房原则上不收治。

3、孙魏氏享有北京医保,临近年底,医院医保控费,不愿收治。而且此类高龄危重病人代价大、治疗效果差。

4、孙魏氏作为北京的超转人员,其生活补助、从村委会街道领取的分红与老龄补助对一家人来说是重要收入来源,一家人需要孙魏氏活着以维持这部分收入。

 

住院部不收,家属又不能接受老人病故,便只能卡在急诊科。急诊科的检查与诊疗的报销比例远低于门诊住院,患者家属拒绝一切检查,仅要求输液。输液不能解决问题,且每日开支也有一两千元。家属因此情绪激动大闹医院,导致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半个多月来鸡犬不宁,期间医院数次报警,警察两次到医院调解。

 

12月24日,孙魏氏的小儿子孙文斌残忍杀害急诊科杨文医生。

 

25日凌晨,杨文医生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过世。消息传出,舆情汹涌,群情激奋。

 

26日,卫健委协调,全市专家给孙魏氏会诊。

 

27日,孙魏氏被转至朝阳医院ICU。

 

30日,央视新闻播出新闻,对部分网络传言“辟谣”。

 

二、这不是医患纠纷,不应过分强调行凶者的患者家属身份

 

 事发后卫健委就说,这不是医患纠纷,而是蓄意杀人。说得很对。

 

这首先是一个公共场所的恶性伤害事件,行凶者孙文斌心性狠毒、手段残忍。现在的舆论过分强调孙文斌患者家属的身份,又一次,把医生和患者、患者家属对立起来。

 

事实上,在医院这个悲伤的特殊环境下,病患与家属情绪有波动很正常,但绝大多数患者家属是通情达理的,并不会做出伤医行为。而医院的另一个特殊性是三教九流什么人都会有,什么样的都会生病,这导致有危害性的人即使在人群中只占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对医护工作者的安全威胁就不小,所以我们要防的不是患者、患者家属,而是一小撮人。

 

所有人都可能成为患者家属,所以行凶者是患者家属这点是无用信息,总不能让医务人员防着所有患者家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给出行凶者更为清晰明确的肖像特征,要给我们医务工作者一些鉴别方法,到底哪一类人危险性比较大,需要重点防范。伤医事件发生了这么多起,这方面的总结却很少。有的人在这个时候讲起隐私来了,阻止对行凶者个人和家庭的曝光,这是弱智圣母的行为。

  

三、民航总医院与卫健委应对失当

 

 此次恶性事件有防不胜防的意味,医院安防问题也是通病,这里不提民航总医院的安防问题,只讲事后处理。民航总医院的事后处理处处体现其领导层的昏庸。

 

首先是轻重不分。凶案发生后,照顾重点应是杨文医生的家属、急诊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全院的医务工作者。伤医事件,对受害人家属创伤极大,也会让医生同僚极度寒心,这些人全部都是受害一方。这个时候民航总医院的领导对受害一方关怀未至,却先去强调对孙魏氏的治疗与保障。这个操作雪上加霜,在全院医护人员的伤口上洒盐,体现出其领导层缺乏基本的人文情怀。

 

民航总医院领导层说要有政治敏感性,要加强对孙魏氏的救治。这番举动说明,在智力水平低下的时候,讲政治敏感性只能起到反作用。人民群众本来就反感“按闹分配”,结果出事前,民航总医院领导不管不问,任孙魏氏滞留急诊科,出了事,跑出来高度重视,要求全力救治。

 

后在卫健委协调下,孙魏氏转院至朝阳医院,恰恰就是按闹分配。这哪里是有政治敏感性的表现,根本属于哪壶不开提哪壶。使得舆情再起,最后又不得不专门“辟谣”,明里暗里表示没有“按闹分配”。

 

四、谣言与辟谣

 

事件发酵后,众说纷纭,出现了一些传言。主要是以下三条。

 

1、孙魏氏的退休金收入每月达6.9万元,很有背景来头。

2、惨案发生后,凶手一家还骚扰杨医生70多岁的母亲

3、惨案发生后,孙魏氏享受到了最好的治疗、医疗费用减免等VIP待遇。

 

前两条匪夷所思,有悖常理。什么样的人退休金6.9万却被卡在急诊科?凶手一家去骚扰杨医生母亲做什么?杨医生的同事怎么可能让这种事发生?

 

我看了一下所有带前两条传言的文章,其论据都只是隐去发言人ID的社交网络发言,谣言的可能性极大。

 

第3条,触及公众对“按闹分配”的质疑,卫健委通过29日通过财新、30日通过央视专门“辟谣”说,没有VIP待遇,没有免费治疗。从辟谣的内容和结果看,还不如不辟谣。

 

首先官方承认了事件发生后,26日院方“出于人道主义”安排了专家会诊。那从12月4日开始,孙魏氏一直在急诊科20多天,院方可人道过?到了杨文遇害,突然开始人道起来了?对其他高龄患者有没有“人道主义”?

 

其次,关于会诊费用,网上有截图表明是医院而非患方支付。“辟谣”说不存在免费治疗,在朝阳医院付了住院押金。玩文字花样,说没有全免,家属多少付了点,其实变相承认存在费用减免。对着全国十几亿人耍这种滑头,合适吗?

 

最后,孙魏氏在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呆了20多天,住院无门,凶案发生后不到3天,住进了条件更好、床位更紧张的朝阳医院。辟谣”说这是“经一级医疗机构转诊去的朝阳医院”,转诊这么容易?这么说不怕被住院无门的患者家属打吗?

 

综合种种信息,事件发生后,对孙魏氏的超规格优待是真实存在的。“按闹分配”做得不合适,而拙劣“辟谣”,深刻侮辱广大人民群众智力水平,做得更不合适。

 

五、医患矛盾

 

有句话,有点政治不正确,只有人在私底下说,没有文章里有说。但在今天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又不得不说。以当前的医疗水平,孙魏氏目前的情况实际上不具有积极治疗的意义。

 

孙魏氏95岁,癌症晚期,多种并发症,应以提高生命质量、提高舒适度为主,延长生存时间都在其次了。耗费巨大的医保资源,对其进行非常有限的、低质量的 生命延长,用一个不那么恰当的词形容,不值。

 

孙魏氏家属要救,从他们在急诊科的所作所为看,并不是有多孝顺,而是在算账,老人家活受罪,但多活一个月有一个月的补助,而如果能进住院门诊,医疗费用绝大部分报销。出事后,民航总医院、卫健委要救,则更多是舆论压力下,全国都盯着,要摆一个姿态出来。

 

所以即使撇除孙文斌的暴行,这个事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医患矛盾。这就是自私自利的一家子,因为有医保,要以老人的痛苦、巨大的公共资源为代价,去换取自己的一点利益。

 

那么真实医患矛盾是怎么样的呢?除了沟通不畅的误解外,治病这个事,谁都不会说100%把握,谁都不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诊会存在、过度治疗也会存在。有个美剧叫《豪斯医生》,豪斯医生的团队专治疑难杂症,这里面每一集,这个团队要犯无数的错误,要把病因搞错无数遍,最后才能把病人治好。这要放在中国,家属定是要疯的。

 

我们国家医疗知识的普及,主要靠假药广告、保健品广告、黑心医院广告、养生知识文章、养生电视节目,对于普通老百姓,吃什么防癌抗癌增强免疫力如数家珍,医疗、急救常识几乎为0。有一个医学常识其实非常重要,那就是很多疾病不用治自己会痊愈,很多疾病没得治,现代医学能解决的只是一部分问题。而且很多病不是一下子能查到原因,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治好。我们绝大部分患者没这个意识,觉得医院总有办法,西药不行上中药。而且骗子广告铺天盖地,不停地向老百姓灌输什么病都能治好。这给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及其家属很大的错觉,觉得病治不好是医院的责任。

 

一方面是生了病一定要找医院给治好,一方面是医院确实能治好的病只有那么一点,怎么可能不闹矛盾呢。

 

另一个普通人认知严重不足的地方,就是只知道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不知道医院其实还是个“算账”的地方。医疗资源其实永远没有“足够”的时候,医疗其实是有“性价比”的。举个例子,器官移植,有一个供体,一群人排队,一个患者是20多岁年轻人,除了这个器官其他都很健康,另一个患者70多岁,多种慢性病,这是要有选择的,医院不是说救人就好了。孙魏氏的案例中,民航总医院不收治,觉得这种情况没有治疗意义,应该带回去和家人度过最后时光,病床和医疗资源应该让给更有治疗价值的人,这完全无可厚非。有人说不能因为她儿子杀人就放弃对患者的治疗云云,就没搞清楚,这跟她儿子的作为没关系,相反的,出事后给予的超规格医疗待遇是真正的按闹分配,才真正不可取,这么做,对其他通情达理的患者和患者家属公平吗?

 

我们的文化里,很喜欢不分青红皂白、脱离客观病情地讲“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砸锅卖铁治病”,受了宏大叙事的毒害,盲目慷慨激扬,脱离医疗现实。

 

相对于人间疾苦,全世界的医疗资源都是不足的。当然我们这边,是尤其不足。公众号以前那篇《我们真正在输掉的战争》里提过,医保金不够,年底就控费,这事已经好几年了。这些年搞带量采购压药价,扯的大旗是惠民,医保没钱了才是最大的推力。孙魏氏年底住不进院,与这也有关系。

 

在投入不足的大环境下,医生这个职业风险高、回报低,人才流失严重,有逆淘汰的问题,整体素质水平的发展趋势令人担忧。高水平高素质医生,集中在少数地区少数医院。有人说医患矛盾要靠分级制度缓解,这种观点对基层的医疗水平不了解。真不是老百姓喜欢上大医院看小毛病,小医院要钱不治病的太多了。随着医务人才的流失,能治病的资源更集中,看病难问题更严重,构成恶性循环。

 

在杨文医生这个事件中,杨医生是绝对无辜的,是优秀的、温柔的、没有任何过错的,这是我们很容易就站队的原因。但在医疗实务中,有收红包的医生、有误诊的医生、有开错药医生,随着人才流失,问题可能加剧。那么有问题的医生可以被伤害吗?当然也是不可以的。所以我非常反对把杨医生这个事件放到医患矛盾这个层面去讨论,很害怕会有极端的人对着有瑕疵的医务工作者觉得“杨医生什么都没错,都死了,你做成这样,错那么多,怎么不去死”。

 

随着老龄化加深,随着资源分配失衡日益加重,医患双方越来越不好过是必然趋势。这块不能多说,医患双方各自好自为之。

 

话题:



0

推荐

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

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

42篇文章 263天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