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关于税负和社保的消息文章已经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朋友圈热议话题,其中不乏对实际税负是否会下降的怀疑,一些热门图片传递出对税负越减越高的担忧。应当说,这些怀疑并不是无事生非,毕竟前些年说营改增降低税负的效果并未让大家感受到。更重要的是,人们怀疑,当前的财政环境并没有降低税费的操作空间。

  01

降不下去的税费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决算数为30,763亿元,比2017年初安排的赤字预算数34,532亿元还少。赤字率(占GDP比重)为3.7%2018年的赤字预算数与2017年相同,所以在计划中,随GDP的增长,赤字率会有所下降。从财政部公布的2018上半年税收数据看,在这个共克时艰的时刻,税收收入增长14.4%,其中个人所得税增长20.6%达到9225亿元,超过2015年全年个税收入。考虑到下半年严查影视业税收还会有一大笔钱入账,财政情况看起来非常乐观。

 然而,部分地区公务员欠薪、公交车公司工资缓发、城投平台债连连爆雷,这些消息诉说着完全不同的故事,它们预示着政府财政正陷入困境。乐观的数字与悲观的现实背后,是大量的地方财政收支其实并不在财政部的预决算口径当中。多年以来地方政府都以隐性负债的方式融入大量资金用以大拆大建、大笔花钱,积重至今,已达到负担债务利息都吃力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中央三令五申严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把这些财政部的账外收支算在一起,有人测算说,2017年的实际赤字率为11%,达到上述数据的3倍。

 在过去十年里,各级政府以或明或暗的举债方式把赤字率牢牢掩盖在计划数内,他们抱定了借来的钱是靠借新债来还的行动宗旨,如流水般花钱,一刻也没考虑过还债的方式,让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规模突飞猛进的同时,也让央行的管理左右为难。这些年,央行承载着调利率、保增长、稳物价、定汇率、守外汇储备这些相互矛盾的任务目标蹒跚走来,满腹委屈终于在20187月爆发,以一篇《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炮轰财政部,实则宣告你要的钱实在太多,我印不过来了,你自己想办法吧

 中央财政部膝盖中了一箭,心里不舒服,匿名回怼道:我不像你,做的是无中生有的买卖,账上无钱可花,让我拿什么积极去,并讥讽央行小国心态。什么叫小国心态?紧着外汇储备发行货币是也,这是在提点央行,别拿外储这点小问题说事,放开胆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使劲印钱就行了。

 一时之间,财政系统在央财之争中占了上风,毕竟比起水灾的危害,拆除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引线显得更为迫切些,协调过后,央行又是降准又是加大流动性调节工具投放力度。即便如此,货币政策已无扩张空间这一事实,不会因财政部吵赢了架而有所改变,地方政府借钱难的问题会长期存在下去。

 在这个时候,一片减税声四起,人们纷纷论证减税的种种好处、减税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然而,中国税负重,早已是老生常谈,净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观点。减税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在财政尚可的时候都没有落实,如何能在财政如此捉襟见肘的时刻落实?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说社保金的事情。社保金征收划归税务局管后又引来一阵惊慌,原来很多企业和个人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金,都已经觉得交不起了,要是严格按照实际工资基数缴纳,很多企业该破产了,个人收入也会大受影响。幸而后来税务部门澄清说,改征收部门不是为了加重社保负担。

 就算真打算加强社保金征管,其实也收不到更多钱了。由于企业经营困难,据相关统计,正常缴纳社保的企业数占比已经从高位的38%,下降到如今的24%。大量企业原本由按实际基数缴纳,变为按最低标准缴纳,或者干脆断缴。要是继续加重社保负担,相信颇会出现你敢收我就敢死给你看的情况。

 早在2015年,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金额就已经达到1.2万亿,今天这个数字肯定没法看了。别说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日子也近在眼前。雪上加霜的是,要知道,劳动力数量正处于快速下降的通道中,今后每一年,都是退休的人多、新参加工作的人少,在社保覆盖范围已近极限的情况下,未来新增缴纳社保人数少、新增领取人数多,而且每况愈下、差额巨大。

 空喊降低社保费率当然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然而在已经收不抵支、即将越来越收不抵支的社保金运转现状面前,那些成日嘴巴上占着便宜、净挑网民爱听的话说的专家们是不是有办法把缺口填上?

 社保金与税收一样,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02

减不了的开支

财政支出 = 财政收入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 = 政府举债 ≈ 放水

于是我们有:财政支出 ≈ 财政收入放水

 前面已经说了,受到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制约,放水余地有限,所以如果税收收入减少,也就意味着财政收入减少,按照上面的等式则要求财政支出减少。

 然而,财政支出又怎么减得下来。

 《红楼梦》第24回,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贾芸向放高利贷的泼皮倪二借了银钱十五两三钱,买了些香料做礼,送给管事的王熙凤,谋到了贾府管花木的差事,回家告诉他母亲,自是母子俱喜。随即领到了二百两银子,立马还了倪二的银子,又拿出五十两去买树。所以这贾府管花木的差事,一是要姓贾的才能干,二是要贿了管事的主点头,三是所获颇丰,是个肥差。

 200多年后,依然有无数人跟贾芸做着同样的事情。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一家叫做东方园林上市公司。东方园林做园林工程起家,根据其2017年报表,其市政园林的收入到达46亿元,如果你在北京的奥体公园行走,那么周围的花草树木很可能就是这家公司栽种的。2015年通过并购跨界进入水处理领域,到2017年水环境综合治理已录得70多亿收入。无论是园林绿化、水处理还是其他业务,都是靠拿政府项目,与贾府的花木差事一样,净是些肥差,其毛利都在30%以上。在这个毛利水平上,东方园林2017年做到了150亿元的收入。追根溯源起来,这些收入莫不是来自广义的财政支出。

 即使做着这么赚钱的生意,东方园林的常态却是缺钱。今年521日东方园林10亿额度公司债发行遇冷,只募到5000万,东方园林的资金链问题霎时间备受瞩目。而如果真的资金链断裂,显然会有债务违约。所以对于这类企业,要么让他们赚到大笔纳税人的钱,要么是赚不到钱的话向银行借的钱就不还了,政府选吧。

 东方园林不过是上得了台面的这类企业的冰山一角,仅A股上市公司就有数百家公司纯靠财政吃饭。而与上不得台面的企业与利益体相比,台面上的这些又只是冰山一角了。上峰说减税就要缩减开支,要学会勒紧裤腰过紧日子。靠基层公务员、公交公司职员们把裤腰带勒断,看能不能省出个零头来。而动不到切实处,财政支出又要怎么减下来。

 对东方园林这个个案来说,到了8月,形势发生大逆转,除了获得各大行大笔授信,更与农银投资签署债转股协议。市场人士纷纷感慨东方园林老板何巧女背景了得,以一文不值的子公司股权能抵消30亿元债务,手段堪比某航空集团。而何女士亦忘乎所以,9月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喊话易纲: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何女士经营这么赚钱的园林生意都能搞得欠债不还,经营银行,怕是要让储户也尝尝当股东的滋味。

 

03

扯不完的蛋

 更为吊诡的事情是,压根就没有为减税配套缩减开支的措施。相反,各种会议宣告着,我们正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于是政策在说,我们将扩张财政、我们将降低税负、我们绝不搞大水漫灌。

 那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公式:

 财政支出 ≈ 财政收入放水

 这个式子告诉我们,扩大财政支出、减税、不放水,三样里面最多只能挑两样,不可能真的又是积极财政、又真实降低税负、央行还不放水。所以听其言已经没用了,只能观其行,看最后做哪两样。有人猜央行会进一步大放水,所以房价还会大涨。也有人猜税率会明降暗升,通过征管实际加重税负。当然没人相信政府会在财政支出方面有所克制。所以表面上很明确,实际上政策处于薛定谔猫的状态,让大家猜着玩。

 除了政策大方向相互矛盾,具体政策细则也可谓匪夷所思。在现有税收征管水平下,税务部门连对全部企业实行查账征收都存在困难,却强行推行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而这相当于是对全民实行查账征收,工作量增大到无法想象。而且可以预见,正式实施起来必然是乱像横出、假票据横行,广大人们群众绞尽脑汁避税,而税务部门每天出无数细则封堵漏洞,成日里上演避税与反避税斗智斗勇的戏码。更具体些的,例如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专项扣除,也不知是何种导向,看起来似乎是在鼓励人民群众加杠杆买房?这与去杠杆遏制炒房的大方向又是矛盾的。

 只能等着看了。

话题:



0

推荐

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

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

42篇文章 263天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