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8月4日,德州中小企业局的微信公众号着实火了一把,它把新闻联播《稳金融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关于德州地方推行的“无还本续贷”作为业绩夸耀一番,引发众多点击与转发。我想,大部分人看待这则消息心态是一样的:围观智障。
 
稍有金融常识的人都会察觉到,“无还本续贷”并不是一项行得通的金融创新,反之,很有可能带来风险和问题,债权变得与股权一样不用还本,怎么看怎么蹊跷。所以不妨来具体分析一下“无还本续贷”到底有哪些问题,
 
从企业角度讲,还旧借新既是义务,也是正常的资金管理下能够接受的流程。对正常企业来说,银行贷款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为其扩大产能所需固定资产、购买机器设备提供资金支持,二是提供流动资金。对于前者,一家企业的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但是产能扩张所需的资金量远高于其过去经营所得,而企业订单稍纵即逝,通过银行信贷进行产能扩张,有利于把握市场机会,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经营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正常企业的资金安排与其产出情况相适应,从投入到达产、再到盈利收回资金,这个周期可以预计,其银行借款周期也能以此确定。如果盈利达到预期目标,则按时还本付息自然应该不在话下。反之,如果发生银行贷款偿还困难,则说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能力出现问题,投资项目盈利情况不及预期。对于后者,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支付工资、房租的费用,更重要的在经营中会发生垫资、产生应收账款。正常企业会根据其贷款期限,合理安排费用支出与应收账款回收,完成良性循环。反之,则说明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出现问题。总之,常识是,正常企业能还本还息,还不出本金的企业有问题。
 
企业的现金流,首先应该从自有资金及自身经营获得,从银行获得的资金是一种补充,这是企业经营的又一个常识。然而,在今天的中国,银行贷款资金常常变成了一项必要的、甚至于是主要的资金来源,有的企业把融资活动当经营活动日常开展。这里面固然有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各行各业持续增长,企业持续扩张的大背景,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其自身经营乏善可陈,依赖银行贷款或以投资为名大肆投机,或苟延残喘。企业无法通过正常经营获得足够现金流偿还债务本息,自然就不得不长期借新还旧。有些企业习惯于借新还旧,数年来债务规模不断增长,从未归还本金,一旦银行不提供新贷款,就给政府写信说“银行抽贷”。原本天经地义的欠债还钱,在这些“企业巨婴”眼里变成了“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大量债券违约永泰能源在其债券持有人会议上就曾放言“新债发不出,不借新的给我,拿什么还钱”。
 
从银行角度讲,目前国内银行的贷款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普遍低下,对民营企业贷款发放极度依赖抵押物,并且主要是房地产抵押。贷后管理局限在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而众所周知,企业提供给银行的报表质量堪忧,假报表横行,审计报告也都是随便找个地方小会计师事务所盖个萝卜章。即使个别信贷专员对企业较为了解,在各种利益捆绑下也未必站在银行的立场行事,甚至可能替企业隐瞒风险。于是现实中,银行对其贷款企业的真实情况用一无所知来形容也不为过。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能否按时还本付息,其实是银行对企业真实情况最良好的检验,是极其重要的风险控制节点。对于前述优良的企业,还本付息自然不在话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对于经营上遇有暂时性困难、但整体尚可信用尚存的企业,则通常有能力融入一笔过桥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后再申请新的贷款。对于连过桥资金都已经无法取得企业,那么有非常大的可能,企业已经陷入困境,这笔贷款出现了风险。而“无还本续贷”移除了偿还贷款全部本息这一贷后至关重要的、制度上的风险控制节点,却寄望于通过加强审核来进行风险管理,其本质是先搞出制度漏洞,后安排审核人员来“人治”,是一种制度与技术上的倒退。可以想见,“无还本续贷”最大的收益者绝不会是那些正常经营的企业,而恰恰会是那些高层三令五申需要清理僵尸企业。并且,以“人治”替代“法治”必然带来寻租。企业为取得“无还本续贷”,难免会找关系通路子,而本来用于过桥拆借的资金,就有了新的灰色用途。
 
表面上看“无还本续贷”为企业解决了倒贷的烦恼,还为企业节约了资金过桥的成本。但实际上,借新还旧成为一种常态,本身就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尤其是在经济整体增长乏力当前局面,正常企业应该回笼资金、降低杠杆、谨慎扩张。另一方面,经营尚可的企业拆借过桥资金的成本并不会太高,即使年化利率惊人,由于拆借时间较短、常在1个月之内,相比企业经营的各项负担不算太重。而已经出现严重问题的企业拆借困难,过桥成本才会高得惊人。最后,企业贷款资金期限应该与其经营周期相匹配,这就需要银行按照企业情况给予适当期限的贷款,而不是一概发放短期贷款,然后一续了之。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在银行的贷款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上,根源在于银行没有能力在合理成本下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有效风险控制。显然“无还本续贷”完全无助于提高这一银行能力。恰恰相反,能力更为低下的银行会更欢迎“无还本续贷”,以期掩盖其坏账水平高企的真相。无论是通过“无还本续贷”、债转股还是其他任何所谓金融创新减少坏账,都不过是掩耳盗铃,只能让风险不断积累。通过这些金融创新固然降低了坏账水平,表面上提高了资产质量,但银行对储户的负债却没有办法创新,实行这些所谓创新的地方,其意图无非欺上瞒下,想方设法拖延问题暴露的时间,却让风险越酿越大。
 
还旧借新看上去只是一个流程,本着实质重于形式似乎应该能省则省,这是对制度安排无知的一种体现。实际上,流程很重要,程序很重要。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似乎也只是走个形式,很多选举似乎也只是走个形式,但是形式都不走的话,会出更大的乱子。
话题:



0

推荐

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

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

42篇文章 263天前更新

文章